上海華誼丙烯酸有限公司“6·23”反應器爆燃事故
事故經(jīng)過:
6月21日8時45分始,丙二車間按開車方案,逐步完成了系統(tǒng)氣密測試、原輔物料準備等開車前準備工作;22時,開始注入熱空氣升溫。
6月22日16時,熱媒鹽開始升溫;18時,完成各項熱緊工作。6月23日9時5分,完成《U3100單元開車確認表》全部18項開車條件確認;9時8分,投料開車。按照《U3100一反催化劑升負荷方案》逐步提升負荷;10時30分,負荷升至30%。
10時35分,操作工發(fā)現(xiàn)R3102反應器TI31058測溫點溫度異常上升,操作工按照操作要求進行調整操作,將R3102反應器溫度下調。10時45分,現(xiàn)場發(fā)現(xiàn)R3102反應器上部冒黃煙。
10時47分,操作工采取主動手動聯(lián)鎖,將U3100單元緊急停車,切斷進料,保安氮氣進入反應器置換。R3102反應器熔鹽溫度得以控制,但10時52分開始快速上升,10時56分,監(jiān)控到熔鹽溫度升至440℃,超過儀表量程。
11時左右,R3102反應器發(fā)生第一次閃爆,隨后的10分鐘內又發(fā)生了2次閃爆。爆燃產生的明火引燃了R3102反應器下方的2個裝有阻聚劑的儲罐,引發(fā)大火。
直接原因:
泄漏的熱熔鹽浸潤列管和管內的催化劑,與進入反應器的物料產生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,并引發(fā)熔鹽自分解,引發(fā)爆燃。
間接(管理)原因:
1.反應器工藝設計的條件要求較低。 受國內第一次設計制造丙烯酸反應器的技術認識局限,設計時的工藝條件要求設定較低,反應管設計與制造檢驗標準要求較低,制造質量要求不高,造成反應器的本質安全度不高。 2.未能準確辨識反應器存在的事故隱患和風險。 由于對反應器的設備老化、使用壽命等關鍵要素方面缺乏技術數(shù)據(jù)積累,丙烯酸公司對反應器列管破裂、熔鹽發(fā)生泄漏后與有機物發(fā)生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工工藝認識不足,對可能會產生的嚴重后果缺少科學的預判,未能在事前辨識到反應器存在事故隱患和風險。 3.安全檢查和設備維護等存在管理漏洞。 丙烯酸公司對反應器等風險高的關鍵生產設備預防檢測和評估不夠,對長期運行的設備檢查和維護等不到位,缺少有效的監(jiān)測和檢查措施,存在管理漏洞。
應急救援:
消防部門接報后先后出動50余輛消防車前往現(xiàn)場撲救,火勢于12時45分得到有效控制,13時50分被全部撲滅。 滅火產生的廢水全部收集處理,未對周邊水域造成污染;燃燒造成廠邊區(qū)域產生微量的VOC。
防范措施:
“6·23”爆燃事故的發(fā)生,暴露出丙烯酸公司對反應器工藝安全的分析認識不全面、關鍵生產設備預防檢測和評估不夠、設備檢查和維護不到位等安全管理問題,為吸取教訓,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,提出以下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: (一)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管理主體責任 丙烯酸公司要進一步落實企業(yè)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,要按照“誰主管,誰負責”的安全生產原則和“一崗雙責”的要求,層層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。要按照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要求,全面深入、細致徹底的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大檢查,認真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。 (二)強化工藝安全的管理及變更管理 丙烯酸公司要進一步加強公司生產工藝的安全分析、評估,運用科學方法對現(xiàn)有生產工藝開展系統(tǒng)的、全面的安全分析、測試和檢驗,對關鍵的工藝設備進行有計劃的測試和檢驗,及早識別工藝設備存在的缺陷,及時進行修復或替換。針對本次事故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反應器工藝缺陷,研究制定可行方案,對現(xiàn)有的工藝、操作規(guī)程規(guī)范和安全連鎖裝置等進行針對性的改進、變更。變更設備、工藝后,要重新組織風險辨識,排查安全隱患,確保本質安全。 (三)加強生產設備的維護檢修管理 丙烯酸公司要進一步加強生產設備的維護和檢修管理工作,建立并實施預防性檢維修程序,對長周期運行的關鍵設備加強管理,完善設備檔案和檢修規(guī)范,制定合理的檢修周期,確保關鍵設備的安全可靠。進一步加強自制催化劑的科學使用管理,對催化劑加大定期檢查頻次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生產設備的安全事故隱患。 (四)加強停開車的安全管理 丙烯酸公司要進一步抓好裝置開停車等安全生產關鍵工作。制訂完善的開停車方案和開停車應急處置預案,生產裝置檢修后首次開車生產,主管領導、分管領導親自到場指揮,組織相關專業(yè)技術人員進行開車條件確認,嚴格落實開停車各項安全管理措施,及時處理開停車過程中的各種異常情況,確保生產安全。
